0 1 2 3
首页> 行业资讯 > 正文

行业资讯

社内资讯

时光雕刻经典,阅读升华精神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9-11-15

从1949年到2019年,新中国儿童文学已经走过了七十年不平凡的道路,这七十年是中国儿童文学史上发展最快、成就最为显著的时期。

2019年11月7日下午,中国出版集团旗下的现代出版社在京举行向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献礼——“儿童文学光荣榜”书系新书首发式暨座谈会。中国作协副主席高洪波,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朱永新,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裁潘凯雄,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臧永清,现代出版社社长吴良柱,现代出版社副总编辑张晶等出席首发式。束沛德、金波、张之路、王泉根、张明舟、刘颋、陈香等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参加活动。潘凯雄和吴良柱在首发式上致辞,介绍了书系出版理念,并对今后在儿童文学出版板块展现出更多特色和风采表达了期待。随后,潘凯雄和朱永新为“儿童文学光荣榜”题词揭幕。

 

MAIN201911121038000396428147833.jpg

 

朱永新和潘凯雄为“儿童文学光荣榜”题词揭幕

书系荟萃了五代共75位作家的代表性作品,涵盖小说、童话、散文、诗歌、科幻、寓言等儿童文学全文体品种。既是回顾探索新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历程与艺术成就,也是为了承前启后,促进新时代儿童文学的新作为、新发展。

活动现场,束沛德、高洪波、朱永新、金波、张之路、王泉根、张明舟、臧永清、刘颋、陈香等从儿童文学与少儿出版七十年谈起,对这套少儿阅读精品书系的创作感悟、特色、出版意义和价值及新中国童书出版的辉煌历程等话题发表了各自的见解。

新中国儿童文学正迎来第三个春天?

今年88岁高龄的束沛德可以说是与新中国70年儿童文学一起走过,他仍然记得,50年代中国儿童文学迎来了发展的第一个春天:前有《人民日报》表示要大量出版发行少年儿童读物的社论,后有中国作协1955年发出的第一个关于发展儿童文学的指示,而这个指示就是束沛德参与起草的。那时涌现了许多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束沛德印象最深的是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这是一本篇诗情跟哲理相结合的童话”。

1978年10月,全国少年儿童读物出版工作座谈会在庐山召开,《人民日报》又发表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少年儿童文学读物创作和出版的工作的文章,作家的创作激情空前高涨。进入80年代,儿童文学迎来第二个春天。在王泉根看来,80年代是探索和求新的时代,这个阶段涌现出了一批站在时代最前面的作家作品,这批作家的作品沉淀下来到今天,已经成为支撑新中国70年儿童文学成就的重要的支柱。

“那现在算不算第三个春天?”束沛德说,“新世纪以来,儿童文学蓬勃发展,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许多成人文学作家参与到儿童文学创作,图画书的兴起,科幻文学的发展……这些都预示着儿童文学确实处在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MAIN201911121039000246967087814.jpg

 

圆桌论坛:“儿童文学70年的发展脉络”

金波也认为已经看到了第三个黄金时期的苗头或者初步的成绩,最重要的标志是文化自信,曹文轩的获奖正是代表了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概况。

正如王泉根所说,在总结历史的基础上,进入新世纪以后,尤其是“十八大”以后,中国儿童文学进入了全新的时期,变得更加成熟、完善。展望未来,他认为“中国儿童文学未来十年的走向,取决于‘60后’、‘70后’、‘80后’作家的视角、追求和审美取向。”

当代中国儿童文学是“美丽、丰富、本色”的

高洪波借用当年作家徐迟概述云南的六个字,将近期的中国儿童文学概述为“美丽、丰富、本色”。他认为“本色”就是当代中国儿童文学更加充满文化自信的形式。为什么中国儿童文学的“本色”更能打动人?他回答说:“我觉得儿童是最值得尊敬的人类,他们是以天真、赤诚的形象来向世人、成人们展示他们的存在。”

金波赞成“本色”论。他还强调,“写好中国故事,特别是要写好中国式童年。要写中国童年,应该更强调现实主义的写作手法。”如果说第一个“春天”是让新中国儿童文学受到重视,带来机遇,那么第二个“春天”里则觉醒了关于“儿童文学究竟该怎么写”的思考。金波认为,这一时期对中国儿童文学发展来说,最重要的就是意识到儿童文学是真正给儿童写的文学,就像茅盾所总结的,要重视儿童文学,尊重儿童是一个关键。“只有尊重儿童,才能够热爱儿童,才能够理解儿童,儿童文学才能够写得更真实,还原儿童原本的面貌。”

经常在校园里给孩子们讲课的张之路就感受到了来自儿童本身的力量。“有些孩子,你只要告诉他一些我们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东西,那一缕风就可能把他心里的东西点燃起来。我们所要做的工作就是点燃、浇灌和照射。”

儿童要认识更广阔的世界,往往是通过文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儿童早期的精神胃口和审美追求。臧永清认为,“儿童文学光荣榜”书系通过选本的方式提供了一个阅读导图,从名家和名作两个方面兼顾了经典性。在刘颋看来,“儿童文学光荣榜”书系其实就是将文学作品经典化的工作,她认为这个过程既确定了一个标准,也确定了一个方向,给出了未来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可能的走向和高度。